<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 热点专题 > 365数字含义_365beat版app_365体育投注网站云讨论及创新大赛 > 凝聚社会共识

        关于主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推进长沙空铁经济示范区的建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     时间:[2018-01-23]    来源:

          关于主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推进长沙空铁经济示范区的建议

          致公党湖南省委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粤港澳大湾区”作为超级“梦之湾”,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国内外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长沙努力“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大机遇。而长沙高铁会展新城及临空经济区是中部地区最具经济价值的走廊空间,在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在粤港澳湘籍企业家和生态承载能力等方面具有显着优势,是中部地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并打造空铁经济示范区的首选区域。据广东省湖南商会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底,长期在广东工作的湘籍人士约1300万人,创办企业10万余家,其中上市公司30余家。在港澳湘籍企业家也很多,实力较强。浓郁的湖湘情结促成在湘投资具有强烈意愿,已有部分湘籍企业家将公司的研发中心、制造中心甚至是企业总部搬至长沙,取得了很大成功,蓝思科技就是典型的例子。长沙高铁会展新城及临空经济区已经具备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条件和产业基础,能够承担起“内陆发展第一腹地”的关键角色。

          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机遇和新动能所带来的新要求,长沙高铁会展新城及临空经济区的发展还需要解决以下几大问题:一是管理体制整合乏力。管理主体多方共存、片区之间管理分散、资源整合难度大。长沙临空示范区范围涉及长沙县、芙蓉、雨花三个区(县),区域内平台较多。高铁片区属雨花区、会展片区属长沙县、高铁站周边属市轨道办。多年来行政主体复杂重叠,管理体制没有理顺。该片区虽有良好经济基础,却未获得与湘江新区类似的国家级发展平台,成为重要的发展制约。二是统筹规划对接不够。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正在抓紧编制,牵涉一国两制、三个独立税区等重大历史课题,必将成为划时代规划。长沙高铁会展新城及临空经济区的规划各成体系、条块分割,缺乏高位协调和国际化视野,已经不能满足未来长沙“大开放、大发展”发展格局的需要。三是政策效能释放不足。要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对接,首先要做的就是“政策创新对接”,迫切需要在发展政策上有创新、有突破。政府层面还没有对支持政策展开集中研究,尚未提上议事日程,未来对于其发展的制约将日渐明显。四是龙头企业带动不强。区域内缺乏一批“世界级”的“领导型企业”,缺乏必要的产业配套、金融环境和人力资源等关键要素聚集成为最大的产业短板。缺乏强有力的供应链核心企业引领,区域内大部分企业只能在价值链低端寻找生存空间,不能共享产业繁荣所带来的发展机遇。

          为了大力推动长沙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空铁经济示范区,实现长沙在更高水平、更宽领域的开放合作,我们建议:

          1、管理协同。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必须实现管理协同。外部协同方面,探索建立跨省际产业转移利益共享机制和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按照多地联动、部门对接的原则,建立不同层级相结合的工作协调机制;内部协同方面,升格现有高铁会展新城组织机构,由省市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强化高铁会展新城管委会职能职责,有效理顺长沙县、雨花区、轨道集团、城投集团、会展公司等多重利益主体关系。或将会展高铁新城及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区域纳入“湘江新区”管理范畴,积极申报自贸区,营造出中部地区最活跃、最开放的发展政策环境。

          2、规划协调。一是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发展规划,将长沙纳入其规划范围,明确长沙作为其内陆涓滴发展“第一码头”的定位;二是要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思路,聘请国际一流设计团队,高起点、高水平修订完善高铁会展新城及临空经济区规划,在总体规划建设上,组织国际一流设计团队(如粤港澳大湾区整体规划团队)进行方案设计;三是要做好重要节点、轴线、组团的规划,并细致严谨细化基础设施、生态景观、建筑色彩等方面管控,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

          3、政策协力。研究实施产业发展“负面清单”制度,明确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产业类别,为区域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公共管理提供基本准则。充分考虑会展产业和高铁枢纽的特殊功能,聚焦人才、财税、土地、招商等领域,参考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模式,争取省级层面支持共同出台有针对性的专项支持政策,广泛吸引国际国内高端要素参与支持高铁会展新城发展建设。继长沙融入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之后,加快推进长沙与粤港澳通关一体化进程,推动“三检合一”,争取进出口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4、产业协作。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区域产业协作,完善配套条件,主动承接大湾区外溢的高端制造、生产性服务、区域总部等新兴业态转移。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拓展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完善“政策联动、物流联动、贸易联动、信息联动、科技联动、金融联动、人才联动”等七大联动发展机制,重点发展科技研发业、交通物流业、会展旅游业、临空服务业、高铁服务业等五大核心产业。一是科技研发业,重点在科技发展趋势研究、核心关键技术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方面取得突破。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湘籍企业家,引导其带动大湾区内重点企业将研发中心等职能迁入长沙高铁会展新城。二是交通物流业,建设设施先进、网络完善、支撑有力、运行高效的集疏运系统,打造国际航空和空铁联运枢纽。加强与湘潭综合保税区、衡阳综合保税区的保税联动,形成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湖南大物流发展格局。三是会展旅游业,围绕省委关于高铁会展新城 “五大理念先行区、开放崛起新高地、品质长沙新标杆”功能定位,重点发展好“会展经济”,打造现代化城市会客厅。对标上海外滩金融中心、日本东京新宿大街,汇聚湖湘特色资源、整合商业文化等功能,打造华中第一城的城市品牌。四是临空服务业,加快发展民航运输、飞机维修、公务机运营等航空主业,推动保税物流与加工、冷链物流等,卡车航班、高铁物流等融合发展。着重发展转口贸易、飞机与航材租赁、展示展销、离岸金融等临空高端商贸服务业。五是高铁服务业,重点引进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将企业总部迁移设立在长沙高铁会展新城,发展集群式金融服务、创意中心、高新技术研发、咨询培训等服务业态,加快汇集人才、信息、金融等高端要素和战略资源。在高铁广场建成中部规模最大的购物Mall;大力发展湖湘韵味和世界品味的文化展览、艺术表演等多种文化活动,提高城市品位、聚集“人气”。

          

        主办:365数字含义_365beat版app_365体育投注网站湖南省委员会   承办:新闻宣传中心

        新闻宣传中心电话:0731-84307931   传真:0731-82244360   E-mail:hnzxadmin@163.com   备案序号:湘ICP备1301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