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专题 > 365数字含义_365beat版app_365体育投注网站云讨论及创新大赛 > 凝聚社会共识

关于加大我省产业扶贫力度的建议
关于加大我省产业扶贫力度的建议
罗可大
产业扶贫是最根本的扶贫,也是最长久的扶贫,事关脱贫攻坚全局和脱贫成效的稳定和持续。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产业扶贫,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积极推动,探索了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万企帮万村”、“四跟四走”等模式和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来看,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所发挥的作用还不十分明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瓶颈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产业扶贫的认识不够。一些地方认为产业扶贫培育时间长、投入大,且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在脱贫出列、摘帽时间和任务面前等不及也等不起,加之受自然灾害、市场变化、风险防控、研发投入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大都存在畏难情绪。二是政策支持的力度不够。虽然省农委、省扶贫办等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产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但一方面部门文件支持的力度有限,特别是对扶贫产业和产业扶贫龙头企业支持力度不够,在项目、资金等总量上偏少;另一方面,原则性政策多,具体“干货”少,能落实落地的更少。同时,政策的创新性和接“地气”不够,不能适应产业扶贫和市场的发展变化。三是市场主体的参与不够。产业扶贫需要依靠企业等市场主体来做,没有市场主体企业参与的产业做不大、抗市场风险能力弱,也做不强,做不出品牌,更辐射带动不了更多的贫困户,难以形成产业扶贫的规模和效应。特别是大多数涉农用地仍属于租赁集体耕地或流转农户承包地,存在权属不明确、流转不顺畅、资金变现难等问题,也难以融到发展资金。四是利益连结的紧密度不够。目前产业扶贫中“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比较普遍,与贫困户最普遍、最直接的利益连结方式也主要体现在土地流转获取租金或部分务工收入。产业利益机制没有普遍形成,扶贫村、镇、农民参与产业发展不够,这种利益连结方式是浅层次的、不紧密的,可能随着合作社的运转不力、经营不善,政府政策支持的减弱、抽离,或项目的亏损、失败,而给贫困户带来新的风险。五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不够。总体上,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先天不足,近年来虽然加大了贫困地区的道路、电力、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但耕地质量、田间道路、水利灌溉等建设与产业规模化经营仍有差距。且农村中的中青年劳动力大都向外转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难以就地吸引到高素质人才,人力资源相对不足。
湖南要全面脱贫,必须高度重视产业扶贫,为此建议:
一、切实转变观念,真正把企业这只有力的“手”用起来。企业开展产业扶贫,就是一个企业联系一个或几个贫困村(镇),向贫困地区输入资本、管理、技术、人才等,实施产业开发,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实现脱贫致富,企业天性能主动“对接市场、适应市场”,企业产业扶贫可以带动贫困群众实实在在、持续稳定增加收入:一是企业收购农产品,特别是企业直接收购,减少了中间交易环节,增加村民卖农产品的收入。二是村民参与企业实施的产业项目,带来工资收入。三是村民入股开发公司或加入合作社,带来分红和收入。企业的产业扶贫,不仅是拓宽贫困人口增收的主要渠道,更是实现贫困农户自我发展主动性、持续增收、不易返贫的主渠道。一个扶贫产业就是一个“永不撤走的工作队”,只要企业在发展,产业在发展,农民增收就有长远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把产业扶贫当作一个重要战略手段来推进,真正把企业这只有用的“手”用起来。
二、制定专项规划,加大产业扶贫政策支持和创新力度。结合新时代农业农村农民发展要求特别是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破除思想短视和短期行为,制定产业扶贫的长期规划。建议比照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制定湖南省产业扶贫五年规划,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政策和要求,并督促各地各部门执行落实。对现有的产业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一次全面梳理和检查,在此基础上,加大政府资金总量上的投入,加大政策的创新力度。全省财政资金的增量部分单列一定比例用于引导支持产业扶贫。推动政策性银行和保险公司推出创新的、具有针对性的贷款产品和保险产品。在我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推出PPP扶贫模式,政府部门把有限的资金作为“引子钱”来撬动社会资金、民间资本。
三、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企业更大范围地参与产业扶贫。建议政府将现有政策整合起来,制定出台湖南省鼓励支持企业产业扶贫的政策意见。建立全省企业产业扶贫专项发展引导基金,在对参与产业扶贫的企业进行综合考评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直接支持。产业扶贫企业优先享受产业化生产经营、现代农业示范区、规模种养殖、设施农业等各项支农政策支持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支持。开辟上市融资绿色通道,每年认定一批产业扶贫优势企业,对接扶贫产业,帮助其“上市”融资。对符合条件的产业扶贫企业,增加贷款贴息额度,对企业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产业,在地方的权限内免征其所得税,对所征增值税给予一定数额“返还”或“奖励”,用于支持企业扶贫产业的再发展。
四、加大产业发展要素支撑,增强产业扶贫的长远动力。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要逐步转移到耕地质量提高、水利设施改善、通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上来,不断强化产业扶贫的基础要素。加强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组织化建设和就业能力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职业农民。对产业扶贫的企业吸纳贫困户稳定就业和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分别给予一次性资金补贴。实行特殊人才引进政策,对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到当地企业工作的大学本科及以上的人才给予一定的安家、房租等方面的补贴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