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专题 > 365数字含义_365beat版app_365体育投注网站云讨论及创新大赛 > 凝聚社会共识

关于加强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保障土地开发利用安全的建议
关于加强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保障土地开发利用安全的建议
农工党湖南省委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原本位于城区的污染企业从城市中心迁出,产生了大量工业污染遗址。这些污染地块如不经妥善治理修复,就被直接开发利用,将直接威胁到居住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因此,加强污染土壤风险管控已成为保障人居安全和推进绿色发展的当务之急。
十八大以来,我省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但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是土壤环境质量隐患重重。湖南是有色金属之乡,在衡阳常宁水口山、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冷水江锡矿山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集中区,近几年先后关闭3000多家污染环境的企业,遗留下来的场地大多不适合居住和商业开发,这意味着至少有3000多遗留场地需要进行风险管控。此外,这些污染企业还产生大量工业固废,对周边环境和人居安全造成威胁。据统计,湘江流域有渣场和尾矿库约1000多个,无责任主体的含重金属固废堆存量约44000多万吨。二是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础薄弱,存在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不够、法规标准不够完善、监测能力弱等问题,监管部门管理往往缺乏依据,导致监管也难以到位。三是土壤治理修复需要的投入很大,也是治理困难的重要原因。
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将环境问题的解决纳入党的战略发展目标,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将任务更重,要求更严。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污染场地监管档案
结合我省重点行业企业排污情况,根据历史遗留和关停退役的场地污染情况,开展污染场地调查工作。以工业企业生产场地、工业弃渣堆存场地、矿产资源开采废弃场地为调查对象,摸清工业企业分布情况,确定污染场地基本信息,从中筛选和识别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企业。在此基础上,建立全省污染场地信息数据库,按污染危害的程度、敏感性及再开发利用的紧迫性进行分类管理。
2、强化污染源管控
加强产业优化调整,根据资源禀赋和工业基础,继续推进行业整合升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合理确定污染重行业的空间布局、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严格新建污染项目准入门槛,强化规划环评,实行顶层设计和源头控制。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对涉重企业强制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全面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对暂不开发利用或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污染地块,设立标识,发布公告,进行不定期监测,发现存在污染扩散风险的,采取封闭、隔离或阻断等工程措施进行管控。
3、完善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目前,土壤污染防治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国家亟需一部关于土壤与污染防治的法律,地方也需要一部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土壤污染防治条例,限定“从投入品到土地、从土地到生态到居住环境和农产品安全”的系列行为。土壤环境管理也需要建立不同的污染管控制度,比如治理修复责任承担制度、土地资源污染损害赔偿制度、污染土地流转与交易制度、污染责任追究制度等,方能确保“谁污染、谁治理”原则的实施。
4、规范土壤治理修复行业市场
近年来,在政府财政支持下,已开展土壤治理修复工作,确立了大批项目,市场上涌现了大批土壤治理修复从业机构,但这些机构技术实力参差不齐,承担技术服务工作或工程施工的效果也有差异。为推动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秩序,方便业主和管理部门甄别技术服务单位,对从事调查评估、方案设计、工程施工、项目监理、项目验收、分析检测等从业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设立资质要求,提高从业门槛,规范其市场行为是十分必要的。
5、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
在污染土壤修复实践方面,还存在技术零散、关键技术不过硬、技术集成度低、配套性差和示范效果不强等问题。多年来虽然国内外研发的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成果虽不少,但在可用的技术仍然缺乏。多数技术尚处于研发与示范阶段,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才能推广。攻克土壤治理修复关键技术、将现有的共性的、零散的土壤修复技术进行集成以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是目前必须尽快解决的关键问题。
6、加强宣教科普
污染土地再开发项目的投资者和当地居民往往对土壤污染带来的风险认识不足,所以类似“毒地事件”才会多次发生。因此,工业遗留场地的相关信息应该尽量公开化,并加强科普宣讲,提高公众认识并促进其参与污染土场地的管理,促进公众对污染场地监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