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专题 > 365数字含义_365beat版app_365体育投注网站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 委员提案

重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山区居民心理健康水平
重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山区居民心理健康水平
田竑
近年来,精神病人引发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据调查了解,全国精神病患者的肇事率为10%,精神病人暴力事件每年造成的严重肇事案件超过万起。精神疾病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这一情况更为严重。因此,加大我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精神卫生事业发展工作力度,对于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安定团结,提高山区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省精神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初步形成,服务规模和内容也逐步扩大与完善,但与之相对应的是我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精神卫生工作中还存在有预防和识别处理精神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的力度不够、总体服务资源不足且管理分散、防治机构和人员队伍缺乏等问题。
根据调查了解,造成我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精神疾病患者缺乏有效治疗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宣传力度不够,严重影响了精神疾病的控制。由于精神卫生知识普及率低,难以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增加了防治难度,导致残疾率升高。同时,由于人们对精神疾病的了解程度低,导致社会普遍存在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和歧视,使患者、家属普遍存在病耻感,大多不愿主动就医,致使病情延误。
(二)精神疾病治疗经济负担沉重、治愈率低,病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由于精神疾病患者劳动能力削弱或者丧失,导致家庭收入下降,而且由于病态行为的破坏作用,往往造成家庭财产损失,因病致贫及因病返贫的现象十分普遍。
(三)精神卫生专科医疗机构基础条件差,专业人才短缺。由于政府对精神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导致一方面医疗机构设备相对落后、病床不足;另一方面精神卫生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待遇相对低下、工作条件艰苦、社会地位较低,许多优秀人才不愿进入精神卫生领域,原有的优秀医务人员外流改行的现象也较为严重。
(四)精神卫生工作缺少法律法规的有效支撑与保障。我国至今尚未出台一部精神卫生工作的专门法律,精神疾病患者、从事精神疾病治疗的医务人员和受病人侵害的公民的个人安全和合法权益都难以得到得到法律的保障。
为进一步完善我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精神卫生工作体系,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基本原则,切实推动我省贫困山区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我们建议:
(一)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增加投入,加快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在现有资源分布的基础上,统筹考虑、着力整合卫生部门精神卫生资源, 实现优化配置,提高运行效率。建议由卫生计生部门牵头负责,依据区域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在充分考虑辖区内人口数量、现有精神卫生资源、经济发展平、交通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设置精神卫生专业机构。
(二)进一步突出精神卫生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是重要的民生工程。精神卫生机构诊治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精神卫生服务的项目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因此要进一步明确精神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切实保障相关经费投入,避免精神卫生机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逐步推动精神卫生机构服务内容的拓展,由原来单一的诊治精神疾病转变为集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于一体,并将服务范围延伸到社区、乡镇和村、组,提高精神疾病防控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制定符合贫困地区精神卫生实施办法。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明确政府在建立和完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推进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切实保障精神病人的治疗、救济、就业和不受歧视等合法权益。同时对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和遭受精神疾病侵害公民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给予应有的保障。
(四)加大精神卫生宣传力度,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大众化的信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群众性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倡导体质健康、心理健全的生活方式,从而消除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歧视,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营造有利于精神疾病防控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加强卫生精神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现有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适度提高精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和社会地位,留住现有人才,吸引优秀人才进入精神卫生领域,壮大和稳定精神卫生专业队伍,以满足人民群众医病与心理保健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