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专题 > 365数字含义_365beat版app_365体育投注网站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 大会发言

吕斌委员的发言——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湖南绿色发展
吕斌委员的发言——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湖南绿色发展
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补偿方面,多次调研、听取意见,但目前生态补偿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一方面,生态保护地区经济普遍欠发达,却一直没有享受到与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贡献相匹配的合理补偿。如近五年,湘江源头地区的永州在植树造林、垃圾污水处理、重金属污染防治、矿山治理等方面投入资金36亿元以上;实施森林禁伐、矿产禁采、干流禁渔、两岸畜禽禁养、污染项目禁入等“五个禁止”,财政减少40多亿元,就业减少17余万人次,群众减收近50亿元。同时,由于服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需要,许多大型项目无法落户,失去了许多发展机遇。“捧着金碗讨饭吃,饿着肚子保生态”,成为当前生态保护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生态保护政策实施的同时没有配套建立造血机制,没有形成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的良性循环。生态保护地区普遍山高路远,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以我省第一个省级生态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江华县为例:2014年,该县林农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584元,为该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81元的37%,是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60元的257%,是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的246%。与湖南省小康社会实现指标三类县标准9000元相比,差6416元。
生态保护地区为湖南生态文明、两型社会建设守护了绿水青山,生态保护地区的群众为生态环境保护牺牲了创富增收的发展机会。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这是加强对生态保护地区反馈与补偿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我省绿色发展的题中之义。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三林”扶助长效机制。山区是我国的资源宝库和大江大河的源头,全国90%的林地、84%的森林蓄积量、77%的草场、76%的湖泊、98%的水能都集中在山区。但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对湖南来说是如此,对林区更是如此。为此,建议进一步重视解决林业、林区、林农“三林”问题:一是取消育林基金,降低林木交易成本,提高林农营林效益;二是对无田户和人平不到03亩耕地的林农实行全员享受农村低保制度,对林农中的特困人口按固定标准给予口粮补贴;三是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并对林区灾后重新造林和迹地更新造林给予相应补助;四是对林农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优惠政策,增加政府对林农参与新型合作医疗缴费的补贴,解决林农就医难问题;五是加大对林区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对贫困学生实行困难补助。
2、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中生态补偿的份额。一是把环境财政作为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省政府设立生态建设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如将湘江源头地区列入全省和全国同等享受连片特困地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旅游重点开发区和湘江源头治理重点项目区,享受国家、省级等相关政策扶持。二是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按照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要求,生态补偿资金的安排使用应着重向欠发达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水系源头地区和自然保护区倾斜。三是加大生态脱贫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政策补贴,大力支持开发利用沼气、风能、太阳能等非植物可再生能源,发展循环经济,解决生态保护地区农村特别是林区农村燃能问题。四是建立生态建设目标管理机制。省财政可另安排部分奖励基金,对湘江流域各市、县生态红线区域保护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分配奖励资金。如发生重大污染事件,导致本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或考核不合格的,取消该地区年度考核奖励资格。
3、加强生态保护和资源补偿力度。实行由江河下游城市向上游林农进行生态补偿的新机制,用经济杠杆激活生态治理的积极性。生态受益的发达地区要对林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给予专项补偿。对水电开发等生态受益产业征收资源补偿费,并将资源补偿费全额返还林区,一部分用于当地民生工程,一部分返还到当地居民手中。重点加大对旅游、绿色能源等生态环保类项目支持力度,对区域因保护生态系统放弃发展机会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同时,可从水电站等基础设施项目的经济收益中提取适当比例,作为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用于解决生态移民等遗留问题。
4、探索生态补偿市场化运作模式。一是大力培育资源市场。建议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开放生产要素市场,积极探索资源使用权、排污权交易等多种市场化的补偿模式,达到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双重效应。二是完善湘江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有偿使用制度。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水资源取用权出让、转让和租赁的交易机制。每年对为保护湘江流域生态做出贡献的上游地区,以其水质、空气达标率以及实际供应下游地区的水资源总量、结余出的水资源总量等相关指标为依据,给予相应生态补偿。三是探索建立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分配机制。逐步推行政府管制下的排污权交易,运用市场机制降低治污成本,提高治污效率。
5、实行差异化考核,引领绿色行动。强化绿色GDP观念,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考核上不搞“一刀切”,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宜旅则旅,在指标权重上体现差异,既松绑、又加压。鼓励和支持湖南四水流域源头市县开展生态市、生态县建设。主动对接中央绿色化考核指标体系,结合实际,制定“湖南绿色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加大资源、环境、生态等指标权重。加快落实市县主体功能定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将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要求纳入绩效评价体系,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任用制度,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环境责任的任期审计和离任审计,对造成严重污染环境、严重破坏生态的实行终身追责。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永州市365数字含义_365beat版app_365体育投注网站副主席党派无党派
永州市工商联主席界别工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