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长潭西部乡村振兴合作示范引领区的建议
——王仁祥委员代表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的发言
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之一。为更好地落实中央、省委精神,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振兴,我们建议,推进长潭西部韶山市、宁乡市、湘乡市、湘潭县、湘潭市雨湖区五县市区区域合作,共同建设我省“乡村振兴合作示范引领区”,为我省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示范引领。 九三学社湖南省委认为:其一,长潭西部的韶山、宁乡、湘潭县、湘乡等县市是毛主席、刘少奇、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乡,在该区域建设我省乡村振兴合作示范引领区,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意义,而且更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国际影响力。建好主席家乡,做好乡村振兴示范,引领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既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抓手,更是以实际行动与优异成绩报答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真正实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大举措。其二,湘潭县、宁乡、湘乡都是传统农业大县,加上韶山市、雨湖区,5个县市区共有人口405.4万,面积7705.3平方公里,山水相依,人脉相亲,文化相融,商贸相连,具备携手合作的地缘人缘文缘优势、互联互通的快捷交通优势、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全面支撑的经济实力优势以及示范引领的广阔前景优势。其三,实现长株潭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乡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乡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乡村。湘江西部五县市区刚好是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潜力区域和后劲所在,是深化“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片区。为此建议:
一、制订发展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建议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制定《长潭五县市区乡村振兴合作示范引领区建设规划》(2019-2030年),规划分三期确定建设目标:第一期,2019年至2020年:将五县市区打造成为农村机制体系健全、农业产业基础坚实、乡村生态环境良好、乡风邻里关系和谐、交通互联互通格局形成、基础设施配套协同发展、村民生活基本小康的乡村振兴示范区;第二期,2021年至2025年:五县市区乡村振兴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之路探索取得较大进展,农业现代化全面实现,形成一批有示范意义、有借鉴作用的乡村振兴建设示范经验;第三期,2026年至2030年:五县市区提前全国5年取得乡村振兴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二、明晰合作示范引领的主要内容。建议在学习借鉴长沙县浔龙河村、陕西省袁家村等省内外乡村振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明确合作示范区引领乡村振兴建设总体思路。主要内容有:一是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宅合作社、城乡合作建房试点、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改革,实施县域金融工程,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推进乡村治理制度改革,建立五县市区“乡村云”共享共治平台等。二是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农产品健康生产工程”,扶持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区域特色产业,实现产业振兴。三是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为牵引,大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和“智慧乡村”建设;加快构建经济互融成极、交通互联成网、产业互接成链、旅游互拓成串、市场互动成圈、服务互享成片、生态互惠成区的良好格局。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启动从“湘潭县乌石镇——韶山——湘乡——花明楼——望城铜官窑——长沙县开慧——田汉文化园——长沙机场”的轨道交通建设,构筑串联五县市区延伸至望城区和长沙县的快捷公路通道,沿线形成长潭主轴式乡村旅游带。加强与国家部委衔接汇报,争取国家文旅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补贴。
四、推进协作合作机制建设。建议将长潭五县市区乡村振兴合作示范引领区建设纳入省委、省政府决策,进入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框架。建议探索建立三个层面的合作机制:一是高层决策机制,由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建立长潭五县市区乡村振兴合作示范引领区建设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二是专项推进机制,组建专项小组,实施轮值制度,细化各项规则,制定战略合作协议;三是工作落实机制,设立长潭五县市区乡村振兴合作示范引领区建设联席会议秘书处,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决策咨询机制、民间交流机制,加强互动交流,共同谋划示范区建设工作,明确责任主体,分解具体任务,列出时间表、任务书、施工图,建立责任清单,狠抓工作落实。